黃彩鑽的形成 鑽石在形成過程中,當氮原子取代鑽石晶體中的某些碳原子時(每一百萬個碳原子中,有一百個被取代),開始吸收藍,紫色光線,因而使鑽石呈現黃色。 黃鑽在百年的形成過程中,通過暴露在氮中獲得它們的顏色。幾乎所有的“白色”鑽石都包含了些許輕微的黃色調或褐色調。帶黃的鑽石,色深需超過Z,才會被歸類為彩鑽,彩鑽的稀有性和色彩有相當的關係,棕色及黃色為最常見,其次是粉紅與藍色,最稀少的為紅色、紫色、綠色及純橘色。
黃鑽的主要分佈 黃鑽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。然而帶有深黃色調的鑽石主要分佈在非洲的南部和中部。西澳大利亞的埃倫戴爾礦業公司(Ellendale Mine)是世界上稀有彩黃色鑽石的單個最大生產商。 |
![]() |
聞名於世的黃鑽 1. 無與倫比無與倫比(Incomparable)重達407.48克拉目前所知的最大一顆黃鑽是“無與倫比”(Incomparable)——重達407.48克拉,它的顏色被描述為“夢幻褐色黃”(Fancy Brownish Yellow)。“無與倫比”(Incomparable)開採于剛果民主共和國,是世界上第三大多面鑽石。 2. 奧本海默第二大黃鑽是“奧本海默”(Oppenheimer),一顆重達253.70克拉的黃鑽,於南非開採的。 3. 戴比爾斯“戴比爾斯”(De Beers),重達234.65克拉的淺黃色鑽石,於南非開採的。 4. 紅十字鑽石“紅十字鑽石”(Red Cross Diamond),重達205.07克拉,於南非開採的。 5. 弗倫提那“弗倫提那鑽石”(Florentine Diamond),一顆137.27克拉的淡黃色(Pale Yellow)鑽石。它於15世紀或16世紀在印度被發現。弗倫提那鑽石(Florentine)曾經屬於美第奇家族(Medici)所有,後來又到了哈布斯堡王朝(Hapsburgs)手中,最終成為奧地利皇冠珠寶的一部分。 |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